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应该就是ChatGPT了,我和山海老师之前也跟大家聊过这个话题,今天我想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跟大家谈一个教育学界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 ChatGPT、人工智能都属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数字化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23年第3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专刊就是在谈这个问题,结合这些论文,我们一起来看下考场版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答。
教育数字化就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媒体,把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标志是人机融合,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世界走向未来的智慧文明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力量浩浩荡荡,挟裹着教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跟上信息文明的步伐和走向智慧文明的愿景,成为教育转型发展的潜在需求。
技术革新已经渗透在每个生产要素中,成为现实生产力。技术要素是教育数字化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随着新的技术的产生,可能会打破原先教育数字化的平衡状态,在动态的发展环境中,不仅给予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的动力,也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前进,不仅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在改变着国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教育将成为重建数字化时代世界格局的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已然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关注点,也是传统教育迫切转型的风向标。
教育系统内生发展的需求拉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而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并通过构建数字化流程以优化其教育组织和管理流程,来适应学生学习和扩展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育系统的内生发展。
教育数字化是对现有教育的改造,更是对未来教育的想象,如何把握未来教育的走向对充分认识和发挥数字化的作用非常重要。
容易将学习者置于“信息茧房” ,推送给学习者较为单一的学习内容,忽视其学习和发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存在差距,导致不同学生获得教育资源不等。
产品开发者的逐利特性使其在产品设计阶段忽略特殊人群的需求,给边缘群体带来困扰,甚至使其排斥、厌恶智能产品, “数字鸿沟”将随之拉大,最终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2由于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存储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数据泄露、窃取和滥用的不正当行为,导致学习者个人数据泄露问责困难。
在数据共享和解释时可能对个别学生带上种族、地位等有色标签,使其合法权利受到威胁,此时责任主体无法明确。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包括利益相关者伦理问题、技术伦理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
如设计者带有“偏见基因”的数据和算法引发教育偏见、歧视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如教师的角色定位、该以何种伦理准则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如学生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对视力、听力等造成的不可逆影响、与同伴、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时间,从而造成社会交往能力缺失等问题。
数字化教育的第二个要素是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是数字化教育的源头活水,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才能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插上飞翔的翅膀。
3对于教师来说,是否具备人机互动、人机协同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福利,而且关系到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硬件发展迅速,国民的信息素养也大幅提升,但学校和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发展很不均衡,根据中国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大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制定国家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十分必要。
国家、地区数字教育平台是一个跨部门的空间,能够让各教育和培训部门分享其专业知识、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促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进话语沟通、共同创造和行动,鼓励信息共享,构成国家数字教育中枢。
融合阶段,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方法创新是其鲜明的特征。
数字化思维是数字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用农业思维、工业思维来思考和管理数字化教育,就像人的身体进了电梯而脑袋还在电梯外面,可笑而危险。传统的招生制度、文凭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限制了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所以突破既有制度的束缚,从纵向管理向横向治理转变,将是数字化治理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