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在过去很长时间,保险行业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依赖人工操作,如核保、理赔、客服等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不光耗时耗力,还十分容易出错。
而最近几年,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落地,保险公司也开始主动探索与AI技术的结合,重塑保险行业的底层逻辑,从风险定价、运营效率、客户体验到产品创新,AI已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这种结合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叠加,更是对保险本质——风险转移与管理的深化和拓展。
如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吴晓薇此前就撰文表示,保险业受到生成式AI影响产生的生产力提升可达5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可在销售与分销、承保、保单管理、理赔、客服、中后台等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帮助险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与保险高度相关的健康养老行业将得到约1500亿美元至2600亿美元的生产力提升。未来,若保险和康养充分结合,生成式AI将带来约3000亿美元的生产力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头部险企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拥抱AI“东风”,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国内头部险企在AI领域的探索以及对业务的优化情况。
先来看中国平安,这家一直以科技著称的保险集团在2024年年报中指出,公司科技赋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赋能主业为核心,通过在全集团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行业领先的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持续落地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等全面数字化工程,推动全集团经营管理模式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实现金融、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业务场景应用落地。而平安总的科技专利数也已经超过55000项。
中国平安内部将以上九大数据库、五大实验室、三大科技公司称为“953”。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此前就表示,“953”有力打造了中国平安在AI方面的壁垒和护城河,“当AI拐点将要来临时,我们期待,也相信科技能够让中国平安的主业持续健康地超越市场,稳健增长”。
从具体落地来看,以平安健康为例,平安健康通过构建医生工作台和多模态大模型,打造12个系列的业务模型群,实现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助力“平安家医”服务效能提升约62%;自主研发AI辅助诊疗系统,搭建领先的远程诊疗平台。
另外,平安基于海量数据开展大模型训练,持续深化金融、医养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累计沉淀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标注语音语料及超75亿张图片语料。其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准确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平安将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技术赋能价值。
其实早在2017年,中国人寿年就已经开始引入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多能力融合的人工智能平台,能够提供14项AI基础能力,深度应用于200多个业务场景。
2025年,中国人寿开展了DeepSeek系列开源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测试验证工作,依托自主建设的AI大模型服务平台,实现DeepSeek系列大模型在公司人工智能架构中的集成适配。
从具体应用上看,中国人寿着力构建“AI中台”,实现技术能力的标准化输出。
在数智运营方面,中国人寿加快构建以中国人寿寿险App为核心的数智化客户服务矩阵,客户通过寿险App、官方企业微信等多渠道线上平台,即可随时随地享受投保、理赔等全链条、移动化的数智服务。同时,公司推进全国运营资源共享,持续提升一体化智能调度能力。共享模式在生产作业、客户服务领域深入应用,核保、理赔等审批效率提升均超26%。空中客服客户等候时长缩短18.9%。革新反洗钱集约化工作模式,从全国省、市、县各级单位全面上收反洗钱作业,作业效率提升超3倍。
另外,中国人寿还首创寿险身故赔案智能作业模式,寿险赔案审核时效提升超90%,让理赔更高效、便捷。核保、保全智能审核率分别达95.2%、99%;理赔时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27个省级机构推广“全流程无人工理赔”服务,“理赔预付”惠及客户数同比翻倍,“理赔直付”最快可至秒级。
中国太保同样将AI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新的发展阶段下,公司正式启动大康养、“AI+”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其中“AI+”战略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赋能为传统业务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实现经营模式和业务形态的创新突破。
据了解,中国太保“AI+”规划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新商业模式的探索,特别是运营形态及组织模式可能带来的改变;二是伴生风险的研究;三是企业本身的数字金融层面,主要是提升整体经营管理的效率。
根据太保科技副总经理胡罡介绍,目前太保的AI技术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全业务流程的赋能,其中在营销端实现了AI智能外呼拟人化交互,加微转化率已达到人工坐席水平,同时构建了保险顾问客户经营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系统与产寿险业务员AI陪练体系;在运营端,智能语音导航覆盖了90%的保单查询需求,健康险录审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票据识别、信息自动比对和三目录智能审核,车险反欺诈系统年处理350万案件和6000万图像,尤其在新能源车质检中应用了多模态技术;在风控端,已建立了理赔材料异常识别机制,例如出险地相似性检测、车辆信息核验等,智能定损技术也在持续探索中。
在今年年初的新华保险DeepSeek热潮中,新华保险反应迅速,在2月7号便官宣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其内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平台。
而在年报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表示,下一步,新华保险准备在代理人赋能、客户体验提升、内勤办公方面全面推进大模型落地。比如,代理人赋能方面,尽快推出公司智能营销助手、智能化陪练AI工具;在客户体验升级方面,推出更优的客户服务智能体,在内勤办公方面推出一系列AI助手。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掌上新华APP注册总数超过1600万人,年内互动人数超4800万人次。其AI智能客服“智小新”,累计为1500多万客户提供一系列智能化服务,相当于将近600名人工座席的服务能力,同时,新华保险通过智小新每年智能问答服务量将近800万人次,智能外呼服务量接近700万人次。
再来看中国人保,根据信息披露,中国人保通过强化数字化底层资源共享,推动算力底座、技术路线、数据底座、智能底座、安全底座和自主可控方案“六个统一”科技底座建设。
中国人保副总裁张金海表示,智能底座作为“六个统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推动集团内部算力资源及人保云平台的统一纳管与运营,核心目标是强化全集团AI能力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及统一运营,确保AI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
数据上来看,通过加强数据资产积累,人保集团数据资源纳管比例达到86.7%,智能技术服务平台储备170余种通用AI能力,全系统专利申请数较上年度提高64.8%。
一直以来,泰康集团同样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坚定支持者,从发展的思路看,泰康以“AI驱动”+“知识驱动”+“新型人机交互”的AI原生应用理念,探索建设领先的AI平台及生成式AI在保险提效、医养融合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
具体来看,泰康主要通过AI平台及两大领域大模型应用建设来支持业务转型和发展。一方面,泰康AI平台及“智慧保险”有效提高保险服务质效。“内容助手”“训练助手”两个绩优助手加速代理人向专业化、职业化、绩优化转型,“知识助手”“泰慧核”两个服务助手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GBI”“晓泰”两个管理助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整体业务的竞争力,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尾言:总的来看,目前有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了AI技术对于业务流程的赋能,并且从数据的反馈来看,AI也确实做到了帮助保险行业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其中AI平台、AI中台成为保司发力关键方向。
而从具体赋能着力点来看,行业巨头主要把赋能的重点放在了代理人和消费者这两头,其中代理人端,主要通过利用AI技术给代理人端赋能,达到队伍提质升级的目的,如太保构建了保险顾问客户经营系统与产寿险业务员AI陪练体系,泰康通过“内容助手”“训练助手”两个绩优助手加速代理人向专业化、职业化、绩优化转型,本质上都是通过AI手段来帮助业务员队伍实现转型升级。
而在消费者端,保险公司的赋能思路则是让消费者买的更顺心,赔的更放心。如保险公司在核保环节投入大量技术手段,在有效进行风控的基础上让更多用户能够获得保障,同时在理赔阶段积极引入智能化理赔,大大提升理赔速度,为消费者更快“兑现”保障承诺。如国寿首创寿险身故赔案智能作业模式,核保、保全智能审核率分别达95.2%、99%,理赔时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保险公司的探索,我们也相信AI 将更为深刻的改变行业的大逻辑,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强的驱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宿管大爷值班室疑中暑离世,有学生热得受不了网购冰块;青岛大学:暑假将装7000多台空调
215g 全球最轻的大折叠手机,三星 Galaxy Z Fold7 发布
宏碁 2025H1 营收同比增长 1.5%,6 月台式机营收同比提升 19.3%
机械师官宣参展 BW2025:全新曙光 16S Ultra 将迎来全球首秀
华为新款 FreeClip 2 耳夹耳机被曝今年到来,下半年多家厂商乱战
IDC: 苹果今年Q2全球售出620万台Mac,增速远超其他主要PC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