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深耕师范教育八十余载,曾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被教育部和多家国家级媒体誉为“师范教育的一面旗帜”,培养了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教师。
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立足师范教育积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创新构建“技术赋能+教育反哺”的培养体系,将八十余年师范教育经验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课程重构、平台建设、实践创新”三维联动,全面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探索形成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数字化师范生培养新范式。
学校秉持“技术为教育服务”的理念,着力破解传统师范课程与数字技术融合不足的难题,以培育“有温度的智慧教师”为目标,创新构建“三维融合”课程体系。
能力标准升级。重构师范生能力发展体系,制定学科融合能力标准,强化“学科导向”的数字技术支持,建立“学科知识×教学法×数字技术”三维能力矩阵,开发学科智能教学案例库3200余个,覆盖12个师范专业。
课程模块优化。系统优化师范专业课程,新增《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必修课,在学科教学论中嵌入“智慧课堂工具应用”等模块,开设“STEAM教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工作坊,培养学生整合数字资源的创新能力,信息化课程实现100%覆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参与率达85%。
教学模式革新。推行“智能+传统”协同运用的模拟授课,要求师范生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Python分析学情数据,试点“数据驱动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推送,数据驱动教学模式试点班级九游娱乐学生满意度达91.2%。
学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形成“物理空间-数字资源-智能交互”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实现教师、学生、资源与教学活动的深度互联。
智能管理系统。积极研发教师智慧成长管理系统,构建师范生培养可视化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师范生成长动态画像,准确率达89.7%,覆盖“教学、管理、测评、反馈”全流程,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建立师范生专业成长档案袋,累计存储教学实践数据近3万条,记录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云实习等全过程数据,支持个性化成长路径规划。
智慧实训场景。搭建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整合全国优质教学案例资源,师范生可随时观摩名师课堂实录,并通过在线协作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同侪互评,打破传统培养的时空限制。与永州市20多所中小学共建实践基地,师范生可远程参与真实班级的作业批改、线上答疑、班级管理等真实教学任务,年均资源调用超50万次。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在永州一中、四中等校设立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开展AI教学工具、大数据分析等专题培训,参训教师技能达标率提升40%。开发历史场景还原、智能化学实验等数字化资源库,覆盖80%学科,实验操作达标率提升37%,强化了差异化教学能力训练。
学校将数字赋能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周期和全过程,通过智能学九游娱乐习分析平台建立师范生动态成长模型,实现“教学行为-能力发展-资源匹配”的闭环优化。以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为例,系统基于语义分析、师生互动热力图等多维数据,不仅精准诊断问题,还能智能关联慕课资源、同侪示范视频及虚拟仿真训练模块,形成个性化提升方案。
近三年,学校师范生教学竞赛获奖量质齐升,教学技能奖项增长近40%,其中信息化类奖项占比达65%。毕业生数字胜任力显著提升,92%的师范生能深度融合智慧教学工具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毕业生开发的AR课程资源、智能作业批改系统等成果被基础教育学校直接采用,数字教学创新能力成为就业核心竞争力。